关节结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崴脚后遗症不可忽视,正确处理是关键 [复制链接]

1#

崴脚,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在运动损伤中位居榜首。据统计,超过90%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曾有过崴脚的经历。但值得注意的是,崴脚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留下后遗症。那么,崴脚后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了解崴脚后的常见表现至关重要。

肿胀

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受损,导致组织液渗出,进而引发肿胀。

疼痛

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结构改变会影响疼痛的强度。

踝关节活动受限

受伤的脚踝会感到虚弱,并难以承受重量,屈伸活动的范围也会减小。

畸形

若扭伤严重并伴有骨折,则可能出现踝关节畸形。

侧副韧带损伤

侧副韧带损伤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度,包括轻度扭伤、中度扭伤和重度扭伤。

在处理崴脚时,仅仅休息是不够的。虽然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但若未经正规治疗,踝关节再次损伤的可能性会增加。因此,正确的处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急性期,我们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压迫包扎和抬高患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肿胀和疼痛,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在急性期处理崴脚时,除了遵循RICE原则外,加压包扎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在冷敷的同时或冷敷后,使用弹性绷带等对踝关节周围进行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和肿胀。但需注意,包扎时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从而不利于恢复。?E(抬高):将足部垫高,如使用背包等,有助于静脉回流,进而减轻肿胀和疼痛感。然而,抬高角度通常不宜超过30°,以避免远端足趾因长时间供血不足而受到影响。

慢性期康复锻炼

在崴脚后的-2周,若发现脚踝控制力不佳,上下楼梯或走不平坦路面时感到困难,那么此时应着手进行专门的康复锻炼。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

●踝关节活动度训练这一训练旨在帮助恢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踝关节跖屈/背屈与内翻/外翻训练:尝试向上或向下、向内或向外被动移动踝关节至其极限或稍感疼痛的位置,然后维持这个姿势0秒钟,再缓慢放松回到原位。

?训练频率与次数:每个动作都应尽力做到最大幅度,之后缓慢放松,再进行下一个动作的练习。每组动作重复0次,每天练习-2次。●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强化训练在崴脚后的2周左右,即可开始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强化训练。强健的踝部肌肉能够与韧带协同作用,稳固踝关节的稳定性。

?实施力量增强训练利用脚踝训练带或自主抗阻,对踝背屈肌群、跖屈肌群以及踝内、外翻肌群进行专项训练。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考以下图示:?训练频率与强度每个动作执行到位后,需缓慢放松,并重复进行0次。随后,休息30秒,进行下一轮训练,共计完成3-4组,每天练习-2次。

●提踵训练在进行提踵训练时,应保持双足站立稳定,身体挺直,头正肩平,并注意收紧腹部。前脚掌作为支撑点,尽量将脚后跟抬至最高处,并在顶点位置停留秒钟。随后,脚底平稳落地,再重复上述动作,形成循环。

崴脚后的康复与预防措施

除了进行必要的康复运动,崴脚后的恢复过程中应避免穿着高跟鞋,并选择合适的运动鞋进行日常活动。在运动前务必做好热身准备,运动结束后则进行充分的拉伸与放松。若损伤较为严重,出现局部肿胀、瘀斑以及关节疼痛到无法行走的情况,医院接受检查与治疗。崴脚后的恢复不仅需要合理的运动和选择合适的鞋子,更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