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每年的此时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让我们一起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我院定于年3月22日下午3点,在医院门诊大厅及呼吸科候诊厅举办免费咨询及防治结核病知识讲座活动,欢迎广大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通过主题日的宣传,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今后继续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部署。
肺结核病防控知识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健康人主要通过吸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排出的含有结核菌的飞沫而感染。结核病可发生在人体除头发、指甲以外的任何部位,但是最常见的为肺结核(约80%)。发生在肺组织以外的各组织器官的结核病统称为肺外结核。常见的肺外结核有以下几种: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肾结核、附睾结核、女性生殖器结核(包括输卵管、子宫内膜、卵巢结核)等。
2.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3.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2.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3.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医院去检查排除。
4.艾滋病*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1.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医院看病。
2.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3.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县(区、旗)、地市、省(区、市)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1.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1.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2.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3.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文稿提供:预防保健科
编辑制作:公共关系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