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结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稻盛和夫一生的三次转变少有人走的路 [复制链接]

1#
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http://m.39.net/pf/a_4621610.html

原创

临江一点,第61篇,字。

01导言

稻盛和夫,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世界强;51岁创办“盛和塾”,向全球年轻的经营者们传授人生哲学和经营理念,在全球已培训超过10人;52岁创办KDDI,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世界强;65岁在圆福寺出家修行;78岁高龄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两年时间带领企业再度上市……

很多人认为,稻盛和夫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定是出身不凡自带资源,或是有天赋异禀。然而,稻盛和夫却说:

“年轻时的我,就是一个日本街头随处可见的小青年,没有任何引人注目之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原本平凡的年轻人,使他每每在人生的关键路口,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成就伟业的呢?归根结底,在于他坚持如一的人生哲学。

在《活法》中,他说:

“我阐述的是一条人生的大原则:人生是随人的心态的变化而变化。这原则是我在痛苦煎熬中领悟的”。

稻盛和夫是个特别喜欢思考的人,回顾他整个人生和事业的发展历史,三个时期的三次思想转意义重大。

02第一次转变:初中升学失败,染上肺结核

初中升学考试失败,接着又染上了肺结核。当时肺结核是不治之症,他的两位叔父、一位叔母都因患肺结核而去世,他的家庭成员都被人称为“肺结核家属”。

稻盛和夫一直担心“不久我也会吐血而死吧”。他持续发着低烧,情绪极度低落,躺在病床上,十分绝望。

这时领居家的大婶看他可伶,借给他一本书,是“长生之家”的创始人谷口雅春写的《生命的真相》。对于一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孩子来说,理解这本书有点难度,但这时候的稻盛和夫急于寻找救星,虽然似懂非懂,却贪婪地阅读起来。

当他读到这么一句:“在我们的心中有吸引灾难的磁石,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时,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病是心的投影。他的叔父患上肺结核,住在他家的偏房疗养时,因为太过害怕感染,每次经过叔父的房间时,他总是捏紧鼻子快速跑过。而他的父亲和哥哥却认为“哪会那么容易染上!”坦然处之,尽心尽力照顾叔父。

结果他父亲和哥哥都安然无恙,唯独是他感染了。正因为恐惧,结果将恐惧的事引到了自己的身上(墨菲定律?)。一颗消极思考的心引来了消极的现实。

痛苦开始让他醒悟。他领悟到书中谷口先生所说的“心相就是现实本身”,暗暗发誓今后心中要努力去想好事,做好事。

庆幸的是,稻盛和夫的肺结核总算是治愈了。他的班主任土井老师也冒着空袭的危险,三番五次上门劝说稻盛和夫的父亲和他本人不能放弃学业,并替他填写了报考申请书。

据稻盛和夫说,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他开始思考:

“我应该按照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度过我的人生?”

他的父母、祖父母的教育非常质朴,就是“善恶”一个标准。基于这种家庭的影响,他当时也是按照这样一个淳朴的判断标准来判断的。

这是稻盛和夫对于人生的第一次思考,也为他今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埋下了种子。

03第二次转变:创立京瓷,与员工矛盾激化导致改变企业经营理念

第二次转变是稻盛和夫创立京瓷经历的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创立之初,由于没有资金,举步维艰。这时,居然有人以自己居住的寓所为抵押,从银行贷款,借给稻盛创办的新企业,用作流动资金。这个人就是西枝一江。他对稻盛的思想影响极其深远。

稻盛和夫说:“他将一滴思想赠予我,而这竟激起横跨世界的波澜,并荡漾至今。”

稻盛和夫在人生中遇到的这些良师益友对他的帮助和促进,致使他在经营和人生中,始终秉持用“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判断基准来判断一切事物。

第二件事是京瓷公司的人工膝关节事件风波。京瓷下属的生物陶瓷产品中,当时*府批准了陶瓷人工髋关节的开发生产,并经过临床试用,非常成功。于是企业又在很多外科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的产品开发。可这一次还未得到*府的正式批复。结果,公司受到外界的强烈批评,包括日本的媒体、*治家们,纷纷指责企业没有得到批准就进行生产,以此来获得利润。

因为当时他刚刚从一个技术人员转变成经营者,很多人要请教他这些事情要不要做,还会问他很多经营的问题。有的问题他能回答,有的他答不上来。结果搞得他觉得责任重大十分焦虑,夜里睡不着觉。最后稻盛来了灵感:

“既然我没有经营的经验,我就把这些问题用做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来区分好了”。

第三件事是因为员工的待遇问题引发矛盾,导致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京瓷创办后的第三年,几个年轻人对待遇不满而要求定期涨工资和保证奖金发放。他当时虽然用几天几夜的通宵谈判,做通了他们的工作,但是这件事情也深深触动了他。

他这时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办企业的目的。他自己是因为在松风工业得不到重视才出来办的京瓷,让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是他办企业的初衷。经过这件事情以后,他意识到如果只是想实现个人抱负,员工根本不感兴趣,那么这样的企业经营理念是否合适?

经过仔细思考,他把京瓷从“技术问世”的目标变成了“保护员工及其家庭的生活,为大家谋取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同时也要求公司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这样一个转变,是把公司目标变成了所有的员工都能接受的目标。如果你一味要求他人为你的个人目标作出努力,是没有人会为你去奋斗的,所以这个转变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京瓷后来发生飞跃的思想基础。

“因为我小时候就受到佛教关怀他人的思想影响,我在创业的时候就没有过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富翁这样的想法。这几个年轻人的闹事只是一个刺激罢了,我认识到了保障员工的未来生活是如何地重要。我之所以要把企业搞得越来越出色,目的就是让在京瓷的员工能够安心地工作,度过一个幸福的人生。自从我的经营目的转变之后,我就可以直截了当地跟员工谈我的一些想法了。我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可以堂堂正正地严格要求他们了。如果我为了一己私利的话,我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京瓷的成功,也是这种经营思想的转变带来的。”

04第三次转变:身患胃癌,出家修行

第三次转变是出家修行中的发生的一件小事对他的触动。

65岁的稻盛和夫6月份胃癌紧急动完手术,9月份就在在京都八幡的圆福寺出家,法号“大和”。

在沿街诵经,托钵化缘的修行过程中,一个打扫公园的老妇人对他施舍元的举动让他感动至深。

“初冬的寒风中,我光头戴着斗笠,身披蓝色袈裟,赤脚穿上草鞋,挨家挨户在施主门口诵经,恳求施舍。从未经历过的托钵化缘,对我来说是痛苦的煎熬。伸出草鞋的脚趾,让柏油路摩擦渗出了血,忍着疼痛走了半天,身体就像旧的抹布一样,破碎萎缩。*昏时分,拖着疲惫的身躯,步履蹒跚地走回寺院的途中,路经一个公园,一个正在打扫公园、身穿工作服的老妇人看见我,她很自然地跑过来,将日元的硬币放到了我的化缘袋中。那一瞬间,一种未曾体验过的感动贯穿了我的全身,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

稻盛和夫一直反复地讲这个小故事,看得出来他是很受触动的。

“这位夫人看上去不会是生活富裕的人,给一个修行僧日元的施舍,却不见得她有任何的犹豫,而且没有一丝傲气。这样一颗美好的、纯洁的心,可以说是我65年以来从未感受过的。”

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边,先去关心别人,这种热心肠的流露——那位妇人的行为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显示了人的思想行为中至善至美的一面。这种自然的德行,教他懂得了“利他之心”的真髓。

正如禅语说的:“悟道前,伐木、担水;悟道后,伐木、担水。”这次修行,让稻盛和夫的内心深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05三次转变,三次成长,他的人生是少有人走的路

稻盛和夫的三次转变,使得他对人生思考更加深刻。

就是这样,在不同时期,他始终从正面忠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或者叫“活法”。

活法(口袋升级版)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36购买

“在青少年时代,尽管生活充满挫折,我依然不懈地追求理想;当上了经营者,在经营企业的实践中,我追求正确的经营哲学。依靠这种哲学,带领大家走向了成功和繁荣;从经营第一线退出后,通过对佛教的信仰,我反复思考人生的意义。”

纵观稻盛和夫的一生经历,三次转变,也促使了他三次连续性的成长,使他对人生的追求——“作为人,何谓正确”的理解和领悟更加通透。

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要来到这世上?”,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

人来到这世上,就是修行的。但稻盛和夫的修行却是少有人走的路!

-END-

也许你还感兴趣:

稻盛和夫的《活法》:成功的一个理由和实现人生理想的五个法则

创办了2家世界强企业的稻盛和夫,晚年为何出家?又为何还俗?

关于稻盛和夫,你有哪些看法和思考?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