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结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外踝总翻船,这样运动可避免扭伤 [复制链接]

1#

近日,刘叔跑步时不慎扭伤右脚,脚踝随即“翻船”,休息一周后才能再次走路。此后,他的外踝便开始经常反复扭伤,严重影响到活动功能。到底,为何外踝总是比内踝容易受伤?此类人群又该如何进行运动康复呢?带着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指导专家

医院副院长、骨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郑小飞

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运动物理治疗师张翠文

脚踝是运动损伤的“重灾区”

医院副院长、骨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郑小飞表示,踝关节是较常在运动中发生损伤的关节。统计显示,踝关节扭伤占踝关节损伤的90%,且发生二次损伤的可能性高达80%。

“因为踝关节在人体最下部,需要负责人体的承重,而且在人体步行的时候,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多变的活动。脚踝像任劳任怨的老牛,默默承受着一切,因此成了运动损伤的‘重灾区’。”郑小飞说。

原因:脚踝内外侧韧带力量不均

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运动物理治疗师张翠文指出,外踝之所以会比内踝更容易受伤,是由于脚踝两侧的韧带力量分布不均所致。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冂’形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从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做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扭伤。”张翠文说。

从踝关节两侧韧带的强度和分布来看,内踝韧性强、分布集中,可以更好地维持内踝的稳定性;外踝则相对偏弱,所以外踝的扭伤较内踝要多。

内踝的韧带:胫侧副韧带为一强韧的三角形韧带,又名三角韧带,位于关节的内侧,呈扇形向下,止于距、跟、舟三骨。由于附着部不同,由后向前可分距胫后韧带、跟胫韧带、胫舟韧带和位于其内侧的距胫前韧带。

三角韧带是唯一稳定内侧踝关节的韧带组织,分为浅层和深层。除了提供胫距关节的稳定度外,也负责将力量从胫骨传到跗骨。它将胫骨固定在距骨上,限制距骨的外翻、往前外侧或是向外转。

外踝的韧带:腓侧副韧带位于关节的外侧,由从前往后排列有距腓前、跟腓、距腓后三条独立的韧带组成,连结于外踝与距、跟骨之间。距腓后韧带可防止小腿骨向前脱位。当足过度跖屈内翻时,易损伤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

学会四式,避免脚踝扭伤

针对外踝更容易受伤的问题,张翠文认为,老人需要对下肢外侧的相关肌肉及韧带进行以下锻炼。

第一式:外转练习

动作要领:取坐位,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将弹力带中段套稳右脚掌,左手抓紧弹力带两端。随后,右脚掌往右用力外转,左手往左拉弹力带,两者成拮抗状态,维持10秒后再放松。左右轮换,各进行4次。

第二式:背屈练习

动作要领:取坐位,两腿伸直,两手置于体后支撑身体平衡。将弹力带中段套稳右脚背,家属抓紧弹力带两端。随后,右脚掌背屈,家属往外拉弹力带,两者成拮抗状态,维持10秒后再放松。左右轮换,各进行4次。

第三式:侧卧抬腿练习

动作要领:取左侧卧位,将弹力带绑在两小腿下端,两手置于体前支撑身体平衡。缓缓抬起右腿,以拉伸弹力带,至拉伸最大限度时维持10秒,再放松。左右轮换,各进行4次。

第四式:坐位练习

动作要领:取坐位,两膝屈曲,两脚平放于地面上。随后,将右侧小腿紧贴柜门等固定物,身体轻轻往右转,使右小腿外侧与柜门成拮抗状态,维持10秒后再放松。左右轮换,各进行4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