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踝关节骨折在下肢负重骨骨折中发生率仅次于股骨近端骨折,大家都知道,踝关节是负重关节,站立时承受1.5倍体重,运动时承受高达5.5倍体重,距骨在踝关节内精确匹配,是其负重的基础,踝部骨折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是否获得了精确的解剖复位,下面我们就来熟悉踝部解剖结构。
踝关节的骨性结构
●胫骨下端(图一)
(图一)
●内踝:胫骨下端膨大,其内侧向下形成一钝形的锥状突起为内踝。
●后踝:胫骨远端后缘向后下方延伸突出形成后踝。
●腓骨下端:称外踝,比内踝低而显著,正位观察外踝低于内踝约1cm,在侧位观察外踝较内踝偏后约1cm;在承重方面,腓骨重要性不及胫骨,站立时约有1/6的体重通过外踝,再通过骨间膜传递到胫骨(图二);但在踝关节稳定性的维持方面,重要性超过内踝(图三)。因此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强调解剖复位,任何的残留的移位,都有可能造成踝关节接触面积减少,导致应力集中,最终造成关节退行性变。
(图二)
(图三)
●踝关节的韧带结构:
内侧:主要是三角韧带,为踝关节内侧稳定提供支持,防止关节外翻,使关节保持一定的内翻位,所以说三角韧带是踝关节最重要的稳定结构(图四)。
(图四)
外侧:主要是外侧副韧带群(图五)。
(图五)
●下胫腓关节:主要是胫腓韧带复合体,主要对抗轴向、旋转及平移力,以保持结构上的稳定性(图六)。
(图六)
当内踝发生撕脱骨折时,骨折块较大,骨折线长度.8cm,三角韧带可保持完整,附着于内踝骨块(图七)。
(图七)
当内踝发生撕脱骨折时,骨折块较小,骨折线长度1.7cm,后部的三角韧带深层发生撕裂(图八)。
(图八)
●踝关节的活动范围:
1、踝关节的轴线:踝关节屈曲轴线在内外踝尖端之间的连线上,在冠状面、横截面上各有10°、6°的轻微倾斜(图九、图十)。
(图九)
(图十)
、踝关节的横向稳定性:踝关节的横向稳定性依靠内外踝从两侧对距骨的钳夹固定,内外踝和下胫腓韧带的完整保证了内外踝之间距离保持不变,内外侧副韧带可以抑制距骨绕其长轴旋转(图十一)。
(图十一)
当下胫腓韧带断裂,导致胫腓关节分离,造成距骨摆动(图十二),
(图十二)
当侧副韧带损伤,距骨可绕其长轴旋转,造成距骨倾斜(图十三);
(图十三)
当踝穴增宽,距骨还可以绕其垂直轴旋转(图十四)。
(图十四)
踝关节骨折分型
对于踝关节骨折和韧带损伤的分类,目前得到广泛认可并应用的分类主要有3种,分别是Lauge-Hansen分类法,Danis-Weber分类法和MullerAO分类法。临床上最常用的是Lauge-Hansen分类法。
Lauge-Hansen分类法是典型的损伤机制分类法,其分类依据是受伤时踝关节位置和受伤应力作用方向,应力的作用实质是指距骨在应力作用下运动方向,由此将踝关节骨折分成四类: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和垂直压缩型。这种分类法能提供有关骨折稳定性的信息,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1、旋后-内收型:骨折表现为外踝在踝关节水平关节面远侧横行骨折,可伴内踝垂直骨折和踝穴穹顶内侧压缩骨折。依据暴力的作用大小可把骨折分成两期;①外踝在下胫腓平面或以下横行骨折或外侧韧带结构撕裂;②一期骨折的基础上伴内踝斜形或垂直形骨折,是一种不稳定骨折(图十五)
(图十五)旋后-内收型骨折损伤机制和骨折表现
、旋后-外旋型:是最常见的一类踝关节骨折,占踝关节骨折的40%-70%,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关节部位。根据暴力大小将骨折分成四期:①下胫腓前韧带损伤;②出现外踝骨折,外踝骨折多为前下后上走行的螺旋形骨折(也可为斜形);③下胫腓后韧带损伤或后踝骨折,骨折通常不稳定;④完全性旋后-外旋型损伤,最后出现的是内侧结构损伤,可表现为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内踝骨折可为横行,也可是斜形骨折(图十六)。
(图十六)旋后-外旋型骨折损伤机制和骨折表现
3、旋前-外展型:占踝关节骨折不到5%。此型骨折腓骨在踝穴水平关节面以上部位骨折,常呈粉碎性。根据损伤暴力可分为三期:①三角韧带损伤或内踝横行骨折;②后踝骨折或下胫腓韧带损伤;③暴力继续作用导致腓骨骨折,骨折部位在踝穴水平关节面上5cm范围内,骨折多表现为内下向外上走行的斜形骨折,常有腓骨外侧皮质粉碎(图十七)。
(图十七)旋前-外展型骨折损伤机制和骨折表现
4、旋前-外旋型:骨折中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关节以上,甚至可高达腓骨颈处,通常有下胫腓韧带损伤。因为旋前位下内侧结构处于紧张状态,外旋暴力先导致内侧结构损伤,继续下去依次导致前外侧、外侧和或外侧结构损伤。根据暴力大小可分为四期:①内侧结构损伤,可表现为三角韧带损伤或内踝骨折;②下胫腓前韧带损伤或附着处撕脱性骨折,损伤可延伸到骨间膜;③下胫腓联合以上部位的腓骨骨折,骨折呈斜形或螺旋形;④完全性旋前-外旋型骨折,下胫腓后韧带损伤或后踝骨折(图十八)。
(图十八)旋前-外旋型骨折损伤机制和骨折表现
踝关节不同骨折部位的内固定原则
1、腓骨骨折
如果存在腓骨骨折,则腓骨骨折的解剖复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应完全纠正其短缩、外侧(侧方)和旋转移位。可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或螺钉固定腓骨远端骨折,而腓骨骨折经典固定方法是1/3管型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当然粉碎性腓骨远端骨折,首选腓骨LCP固定(图十九)。
(图十九)粉碎性腓骨远端骨折,可应用腓骨LCP固定
、内踝骨折
对于内踝骨折,主要的固定方法是空心拉力螺钉,也可以用克氏针张力带、带细螺纹克氏针等固定。有时内踝骨折为前丘撕脱骨折,可能同时伴有三角韧带深层损伤,此时如果仅仅固定内踝前丘而不修复三角韧带深层,术后仍会存在明显内侧失稳,手术时应同时探查三角韧带深层,有损伤时应该修复(图二十)。
(图二十)沿胫骨长轴平行置入枚导针;最后沿导针置入枚4.5mm空心拉力螺钉
3、后踝骨折
通常认为侧位片上后踝骨折块累及关节面达到1/5~1/3需要内固定,后踝骨折块的固定通常采用后外侧入路,在显露后踝骨折块并复位后从后向前用拉力螺钉固定,如果后踝骨块向近端延伸过长,应采用支撑钢板,防止其向近端移位(图二十一)。
(图二十一)经后方应用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块,如果后踝骨块骨折线向近端延伸,可采用支撑钢板固定,防止其向近端移位。
4、下胫腓联合损伤
在外侧骨性结构和内侧骨性结构固定完成后分别进行外旋应力试验,如果所有骨性结构均获得理想固定后下胫腓间隙仍增宽,需要进行下胫腓关节复位并固定。固定时要维持下胫腓关节复位状态,在下胫腓关节上缘近侧cm范围内、从腓骨外侧向内侧钻孔后拧入一枚3.5mm全螺纹皮质骨螺钉,平行于胫骨远端水平关节面,螺钉置入应从后外侧斜向前内侧,与冠状面约呈30°角,通过三层皮质固定(图二十二)。
(图二十二)下胫腓位置螺钉应从腓骨的后外侧置入,与水平面呈30°角指向前内侧
(图二十三)固定时必须确定腓骨已经解剖复位,并且应在完全背屈踝关节时置入螺钉,可以通过钢板置入,亦可以单独应用螺钉固定
好了,今天的踝关节骨折小曼就陪您学习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参考文献:
1.骨科学裴福兴陈安民主编年06月
.奈特简明骨科学彩色图谱(第二版)原著JonC.Thompson主译赵建宁王瑞
3.医院创伤骨科手术学第19章踝关节骨折唐佩福王岩张伯勋卢世璧主编
4.骨折治疗的AO原则第三版第二卷第九章·踝主编·RichardEBuckleyChristopherGMoranTheerachaiApivatthakakul主审王满意曾炳芳主译危杰刘璠吴新宝罗从风
文章整理:曾亚威
声明:本文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文章精选颈前路钢板的"前世今生"经皮加压螺钉治疗舟状骨骨折谁人不识克氏针胸腰椎后路固定微创手术VS开放手术珍“膝”关节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数字化骨科——创伤骨折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数字化骨科——有限元分析内固定物断裂那些事儿-1内固定物断裂那些事儿-内固定物断裂那些事儿-3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以及治疗手段一文浅谈颈椎后路椎板单开门成形术跟骨骨折跗骨窦入路以及内固定的选择
天津威曼秉承“专注骨科,铸就健康”的理念,
竭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天津威曼公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