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结核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陶筱娟医案汇编2730
TUhjnbcbe - 2020/6/5 20:13:00

医案27

患者姓名:李某某性别:男

出生日期:-11-20

就诊日期:-7-12

发病节气:小暑

主诉:反复关节痛7月余。

现病史:7月余前出现颈椎疼痛,活动不利,邵逸夫诊治,具体不详,5月前出现右髋关节、踝关节疼痛,跛行,疼痛夜间为甚,浙一诊“滑膜炎”,之后查HLAB27+、hs-CRP46-70mg/L、血沉47-76mm/h,骶髂关节CT:骶髂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糜烂毛糙。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配服“SASP、乐松”。

既往史:无殊。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体型肥胖,4字试验阳性,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涩。

辅助检查:12/7AKA(-),抗CCP6.3,抗MCV29.5,空腹血糖6.45mmol/L,球蛋白35g/L。

中医诊断:痹证

证候诊断:痰湿阻络

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治法:化痰散结,通络止痛

处方:藤梨根45g,*箭羽15g,*芪30g,桂枝10g,防风10g,防己10g,米仁30g,僵蚕30g,威灵仙10g,莱菔子15g,白芥子15g,蛇舌草30g,白英15g

-7-26复诊:踝、髋关节痛缓,颈背腰骶仍疼痛,舌淡红,苔白厚,脉沉弦。

治法:化痰散结,微通督脉

处方:藤梨根45g,*箭羽15g,*芪30g,桂枝10g,狗脊15g,防己10g,米仁30g,僵蚕30g,威灵仙10g,莱菔子15g,白芥子15g,蛇舌草30g,白英15g

-8-2复诊:感手腕、肘关节不适,腰骶疼痛稍好转。1/8血沉38mm/h、hs-CRP20.3mg/L。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治法:通阳强督,祛痰通络

处方:藤梨根30g,蛇舌草30g,*箭羽15g,*芪30g,桂枝10g,狗脊15g,防己10g,米仁30g,僵蚕30g,威灵仙10g,浙贝15g,仙灵脾10g,巴戟天10g

-8-16复诊:腰骶疼痛好转,时头晕,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补肾强督,和血通络

处方:藤梨根45g,蛇舌草30g,*箭羽15g,*芪30g,桂枝10g,当归10g,防己10g,米仁30g,僵蚕30g,威灵仙10g,仙灵脾10g,巴戟天10g,狗脊15g,鹿角霜15g

心得体会:

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为阴,易耗阳气,故又气阳不足。痰湿粘着,最易阻络滞血。因此,初治急以化痰通络止痛为法,以治其标,同时不忘健脾益气以治生痰之源。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次诊腰脊痛甚,督脉为病无疑,故加狗脊微通督阳。痰浊得化,则专事通督流行气血善后。

此案重点在于应重视奇经辨证,膝、踝肿痛乃阴跷、阳跷为病,脊强则责督脉为患。故其治须注重调奇经八脉。叶氏最精此道,“务在气血调和”、“奇脉之结实者,古人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其虚者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病必痊愈”、“肝肾下病,必留连及奇经八脉,不知此旨,宜乎无功”。知乎此,则奇经辨治之法尽矣。

医案28

患者姓名:*某某性别:女

出生日期:-6

就诊日期:-8-2

发病节气:大暑

主诉:发热2周,膝关节、足底疼痛已一周。

现病史:近两周无明显诱因发热,继而出现膝关节、足底疼痛,关节肿胀不明显,上下楼困难,无明显腰骶部静息痛,下肢结节性红斑。ESR25mm/h,CRP51.2mg/L。

既往史:反复口腔溃疡2-3年,否认肺结核病史。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双下肢结节性红斑,舌红,苔*,脉弦数。

辅助检查:ACL、ANCA谱、ANA谱、AMA、RF均阴性。

中医诊断:痹证

证候诊断:风湿痹阻,郁热入络

西医诊断:反应性关节炎

治法:祛风湿,通经络,散郁热

处方:藤梨根30g,防风10g,防己10g,银柴胡15g,地骨皮15g,羌活10g,苍术15g,*箭羽9g,石菖蒲10g,乌梅10g,五味子12g,米仁30g

.8.12复诊:体温基本正常,结节性红斑消退,膝关节疼痛改善,活动度好转,舌淡红,苔薄,脉弦涩小数。

治法:祛风除湿,泄热通络

处方:藤梨根30g,防风10g,防己10g,银柴胡15g,地骨皮15g,羌活10g,苍术15g,*箭羽9g,石菖蒲10g,乌梅10g,五味子12g,米仁30g,地龙10g,蚕砂30g

心得体会:

风湿入络,郁久化热,风、湿、热三邪杂合,痹阻气血而为痛。故方中藤梨根、防风、羌活祛风。防己、苍术、石菖蒲、米仁调气化湿。地骨皮、银柴胡味苦而不燥,性凉而不败胃,功善深入阴分而泄热,若用芩、连之属,其苦燥之性与风药相合,有伤阴之弊。*箭羽入络散瘀。乌梅、五味子之用尤有深意,一则与苦味合而酸苦泄热,二则与甘味合而酸甘化阴,三则调肝和胃,以为气血流畅之根本。如此则祛风泄热而不伤阴,调气化湿而不碍胃,风湿去而郁热泄,经络通而气血畅,故诸证悉除。二诊加入地龙、蚕砂以增强化湿通络之力,乃除邪务尽之意。但仍以避免伤阴败胃为原则。

热痹的治疗尤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祛风除湿避免燥烈,郁热日久本易伤津耗液,辛散苦燥之品过剂,必犯“虚虚”之戒;其二,胃为燥土,喜润恶燥,若辛苦燥烈甚,极易败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因此,热痹之治“顾护胃气”为第一要务,脾胃无损,诸可无虑。

医案29

患者姓名:韩某某性别:女

出生日期:-1

就诊日期:-8-13

发病节气:立秋

主诉:多关节痛11年

现病史:类风关11年,双手足均反复关节肿痛、晨僵大于1小时,经常服“芬必得”(每月服20多天),“诺弗丁”,到处就诊,曾服激素,目前双手已变形,仍足趾关节肿痛,今年初起服止痛药经常胃痛,甚则呕吐。

既往史:无殊。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双手指纽扣花样畸形,舌淡苔白厚,脉细涩。

辅助检查:ANA1:,抗SS-A(+),IgA6.63,IgG20.7,RF25.8,CRP24mg/L,血沉65mm/h,AKA-,HLAB27(-),抗CCP.2,抗MCV.8,乙肝表面抗体(+),生化:球蛋白40.9,X线片:双手、腕关节符合类风关。

中医诊断:痹证

证候诊断:痰湿阻络,气血不足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治法:化痰通络,益气和血

处方:藤梨根30g,防风10g,防己10g,米仁30g,豨莶草10g,当归15g,桂枝10g,忍冬藤30g,白术30g,浙贝15g,柴胡6g,石菖蒲15g,*芪15g,大腹皮15g,生白芍30g,甘草6g

.8.20复诊:足趾关节、膝关节疼痛好转,舌脉同前。

治法:益气通阳,流畅气血

处方:藤梨根30g,防风10g,防己10g,米仁30g,当归15g,桂枝10g,忍冬藤30g,白术30g,浙贝15g,柴胡6g,石菖蒲15g,*芪15g,怀山药30g,葛根15g

.9.3复诊:今生化(-),糖化血红蛋白4.9%,关节不痛,盗汗,舌淡红苔薄,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坚阴敛汗

处方:熟地15g,生地15g,*芪15g,*芩10g,*柏10g,*连10g,当归12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北五味子15g,藤梨根30g,*参15g,防风10g,淡竹叶10g,怀山药30g

心得体会:

本案为久痹治疗的又一经典范例,久痹有别于新痹,多以痰瘀为患,此例患者乃痰湿阻络,故其治一则化痰除湿,如防己、米仁、浙贝、石菖蒲、大腹皮之属。二则通阳活络,如豨莶草、防风、桂枝、忍冬藤之属。三则健脾益气,调和气血以固根本,如*芪、白术、甘草、当归、白芍、柴胡之属。由于久病多虚,因此,扶正之法绝不可偏废。

痹证日久,在治疗上有几点应该注意:其一,久病多气血耗损,且痹证治疗过程中辛散祛风,苦燥除湿难以避免,久之气阳更易受损。故痹之久者,以宣通阳气、流行气血为第一要法,若再予羌活、麻*、细辛、威灵仙等药更泄其阳气,痹定不愈。其二,补养气血为治疗之根本,此乃“宣通阳气、流行气血”的基础。

医案30

患者姓名:赵某某性别:女

出生日期:-10-15

就诊日期:-2-17

发病节气:立春

主诉:游走性关节痛7年。

现病史:7年前出现关节痛,累及双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双侧对称,右肘关节变形,医院诊治,乏效,近4医院诊治,服用塞莱西布、地奥司明治疗,1年前关节痛加重,左膝积液,口腔溃疡,服用MTX片7.5mg/周,MP4mg/d治疗。-5-24医院查RF.8、CRP10.1mg/L,血沉28mm/H。刻下:关节痛,晨僵。

既往史:无殊。

过敏史:

体格检查:双手指关节略肿胀,压痛阳性;右肘关节畸形;舌质淡,苔薄,脉细。

辅助检查:暂缺。

中医诊断:痹证

证候诊断:气血亏虚,血络瘀痹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治法:补气养血,宣瘀通络

处方:藤梨根30g,*芪30g,白术15g,羌活10g,怀山药30g,鸡血藤30g,茯苓15g,米仁30g,桑枝10g,香附10g,片姜*12g,陈皮15g,甘草10g,寄生15g,当归12g

-7-23复诊:已5月未来,自行停用所有药物4月,因卵巢囊肿、宫血在妇保行子宫次切+右卵巢囊肿切除+宫颈残端悬吊。目前右肘关节无力抬举,无关节,但消瘦10斤,舌淡瘦小,苔薄,脉细弱。

抗核抗体1:,RFCRP16.4mg/L,抗CCP,抗MCV.3

治法:健运脾土,行气和血

处方:藤梨根30g,*参30g,白术15g,生白芍15g,怀山药30g,鸡血藤30g,茯苓15g,米仁30g,鸡内金10g,香附10g,*精30g,陈皮15g,甘草3g,杜仲15g,大枣15g,当归12g

-8-23复诊:关节痛好转,体重增加3斤,市一CT提示右肝多发血管瘤。舌淡红,苔薄,脉细弱。

治法:继用前法。

处方:藤梨根30g,*参30g,白术15g,生白芍15g,怀山药30g,鸡血藤30g,茯苓15g米仁30g,*精30g,甘草3g,大枣15g,当归12g,谷芽15g,麦芽15g,防风10g,巴戟天10g

-9-21复诊:偶有关节不适(肩),舌淡红苔薄,脉细。

治法:继用前法。

处方:藤梨根30g,*参30g,白术15g,生白芍15g,怀山药30g,鸡血藤30g,茯苓15g,米仁30g,*精30g,甘草3g,谷芽15g,麦芽15g,浙贝15g,生山楂15g,豆蔻6g

-12-28复诊:无关节痛,胃纳可,舌脉同前。

治法:继用前法。

处方:藤梨根30g,*参30g,白术15g,生白芍15g,怀山药30g,鸡血藤30g,米仁30g,*精30g,甘草3g,浙贝15g,白及5g,香附15g,高良姜6g,麦芽15g,木瓜15g,桑枝15g

心得体会:

痹者闭而不通之谓也。其本在于气血亏虚,腠理疏松,风寒湿三气得以乘虚外袭,留滞于内。其标在于湿痰浊血流注凝涩。而久痹者正如前案所述,无不有气血虚损者。因此,补养气血,强壮脏腑为治本之法。然痹证之补,当予“通补”,大忌“呆补”,此亦本案例精髓所在。

张景岳云:治痹之法,只宜峻补真阴,宣通脉络,使气血得以流行,不得过用风燥等药,以再伤阴气。此说极为精到,可以称为治疗痹证迁延日久者之法则。痹证无问新久,其治之要旨,总不外乎“宣通”二字。然而临证用之,当灵活掌握,病治新久有别,证之虚实须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陶筱娟医案汇编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