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肩痛来源于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你听说过吗?
肩峰撞击综合征又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什么是肩峰撞击综合征?肩关节上举时,肩峰下间隙内结构与喙肩穹之间反复摩擦,撞击,导致肩峰下组织炎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中,运动达人们注意了,做以下运动锻炼:反复的肩上举活动如游泳、举重、打棒球、网球、投掷运动;或者是一些健身爱好者如果在做引体向上、卧推等动作时姿势不正确,极易造成肩部结构改变,如骨赘形成、韧带增厚;增加肩部疾病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直接或间接导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十大原因:
1、不正常的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廓关节运动学。
2、会影响肩胛胸廓关节姿势的外在因素,如慵懒姿势。
3、控制盂肱关节或肩胛胸廓关节的肌肉疲乏、无力、控制不良、或紧绷。
4、肩峰下空间内或附近组织的发炎或肿胀。
5、肩旋转肌群肌腱的过度磨损或后继的退化。
6、盂肱关节的不稳定。
7、盂肱关节下关节囊的粘黏。
8、盂肱关节的后关节囊过紧(以及肱骨头向着喙突肩峰弓的下部有过度的往前移)。
9、肩峰锁骨关节附近的骨刺形成。
10、不正常的肩峰形状或喙突肩峰弓形状。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这要根据具体的损伤情况而定,但绝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
在急性期,注意多休息,患处可用冰敷缓解局部肿胀疼痛。恢复期或慢性期,肌力明显减弱与广泛性肩袖撕裂的晚期撞击征密切相关。肩袖撕裂早期,肩的外展和外旋力量减弱,有时是因为疼痛所致。
所以要在无痛的前提下,增加肩部肌群的肌力,增强肩胛带的稳定性,缓解特定活动下的肩关节附近疼痛的症状,逐而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
有哪些针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康复方面的治疗方法呢?
1、肩关节外旋肌群(冈下肌、小圆肌)加强训练:站立位或坐位,准备一根弹力带,双上肢贴近身体两侧,屈肘90°置于胸前,双手紧握弹力带两端,一手捏住弹力带不动,患侧手抵抗弹力带的阻力向外水平旋转并保持10秒/次,5次/组,做3组,注意上臂不要离开身体。
2、菱形肌、斜方肌中束的强化训练:俯卧位,双上肢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感受肩胛骨向中间并拢的收缩感,双上肢与头部形成“w”型,双手各握一瓶矿泉水,在无痛的状态下,保持15秒/次,做5次。
3、肩胛前伸训练:仰卧位,患侧上肢伸展,肩关节前屈90°,肩胛向前伸,手向天花板的方向伸,注意身体不要晃动,缓慢前伸,缓慢归位,15次/组,做5组。
4、肩胛带的稳定性训练:站立位,面对墙壁,双脚与肩同宽并固定,双手打开推向墙面,人与墙壁的距离为一臂之长,肘关节弯曲,伸直,做类似俯卧撑的动作,缓慢进行,10个/组,做3组。
“
如果有相关疑问
医院康复医学科
进行咨询和诊疗
”
作者:医院康复医学科胡婷婷夏义玲
上观号作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