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结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咏春拳绑手卸力原理力与角度,始是功夫咏
TUhjnbcbe - 2024/3/8 17:30:00
哪里治疗白癜风权威 http://www.jk100f.com/m/

绑手是咏春拳练习及实战运用中最常用的手法,可以化解擒拿,可以卸力反击,也可以直接攻击。咏春拳心法有云:“绑有正错,中间绑起,先成后化,艺能巧变,力与角度,始是功夫。”

手法如下:当对手近距离突然挥拳击打我头部,我手臂迅速弹起,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形成拱形状似铰链迅速锁定,以斜力破直力,卸开对手拳劲。

这样一个拱形结构能很好地卸掉冲击于手臂而作用于全身的劲力。能够快速地控制对手,达到二者之间短暂的力的平衡状态。所谓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几个力的合力为零,这种情形叫做力的平衡。绑手卸力来犯之拳。力在手臂接触点,通过尺骨,传递到肱骨,达肩关节传递到腰马。这个短暂的力的平衡符合牛顿力学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质点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以下,我们对绑手卸力过程时行力的分解。

上图是左图是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右图是力的正交分解

绑手卸力过程适于应用力的正交分解。力的正交分解定义:将一个力分解为Fx和Fy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的方法,叫做力的正交分解。

由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合力为零,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则在竖直方向有:Fy=Fsinθ 则在水平方向上有:Fx=Fcosθ。

绑手过程中,对手来拳,我方绑手,前臂尺侧面迎击。如图示:

图中A点代表腕关节,B点代表肘关节,C点代表肩关节。AB段为手前臂,BC段为手上臂

接触于前臂O点,作用力F1。对方来力方向与我方尺侧前臂形成夹角θ,则按照力的正交分解,经由前臂传导到肘关节的力为F1b=F1cosθ;力传递到肘关节,再经由BC段,也即手大臂到达C点肩关节作用于人体。BC段受力的大小为:F1b1=F1bcosθ=F1cosθ*cosθ。

而根据余弦函数y=cosθ[-1,1],仅当θ=0度时,cosθ=1;当θ=度时,cosθ=-1。所以,我们有理由确定绑手的卸力后,作用于人体的力,即图中F1b1F1。即通过绑手,完成了卸力过程。

当然,咏春拳是十分精密的科学与拳学,绑不停留“,完成卸力后,必须即刻由守转攻。拳论亦云“逢绑必扣,看来,招无定势,总能在相生相克中不断变化往复。只有技艺精湛,方能见得真功夫。

1
查看完整版本: 咏春拳绑手卸力原理力与角度,始是功夫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