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思考
一邻居忽然——那个“死”字太令人凄凉冰冷,就说“故去”吧。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可供选择的词汇和术语,“故去”不那么凄凉,不那么冷冰冰的。“故去”者是一同事的女婿,虽未共事过然而同住一院子,见面时还会常住脚步聊几句。人之间的关系各种各样,有“人逢知己千杯少”,有“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行,糟的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我与“故去”者非“千杯少”也不嫌“半句多”,更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还常说说话呢,所以就深有所感。他是运动员、教练,宽厚的身板,身子骨相当不错,可天有不测风云,不由人呵!闻噩耗后不禁思绪万千,生发了生与死的悠悠思考。人生怎么那么多的区别呢,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有“重于泰山、轻如鸿毛”,有死后令人敬仰,也有死后被人“鞭尸”,千秋万代挨诅咒的。又还有“生不如死”或“虽死犹生”的……呵,对于“死”的表述也各不相同,除尊卑、贫贱、荣辱,和地位、身份、年纪、辈分外,还有感情基调的不同。通常叫“死”,亲人不忍直言便叫做“逝”“去“走”,还有文绉绉的“殁”“卒”“殂”,又有尊重老人而称呼“仙逝”“千古”“驾鹤西去”,修炼的和尚则叫做“涅槃”“圆寂”。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则称作“崩”“薨”“驾崩”“山陵崩”,皇帝爷死了如同一座巍巍然高山塌了,皇帝是百姓的依靠,他死了百姓就没了靠山,日子过不了,所以需要一个个哭哭啼啼、痛不欲生,全国悼念,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尤其不许百姓办喜事,甚至连笑脸也会被指责是对尊者的不爱不敬。听说过一个天生笑脸就被领导尅:领导人死了你怎么总是一副笑脸!女孩死了叫做“凋谢”,形容如同美丽的花儿,又还有称作“玉殒香消”。这一定是个非常可爱美丽的吧,所以是悲哀惋惜的口气。尊者的“朋友”或者是他所敬仰者、志同道合者如果死了,即使是外国人,也需要痛心疾首的为之哭鼻子、落泪、戴黑纱、开追悼会、降半旗,甚至举国上下的默哀、行礼、致敬、悼念、悲痛、默哀、戴白花鞠躬告别。相反,尊者的敌人、敌对势力、他们讨厌的人,本来就想赶快消灭的,巴不得人家赶快死去的人如果死了,说法可就难听极了,叫做“断气”“咽气”“毙命”“完蛋”,甚至是“翘辫子”“见阎王”,十分的幸灾乐祸,乐滋滋、弹冠相庆、不亦乐乎,发出没有声音的笑。同样是死,还有*治信仰的区别,比如叫做“见马克思”,得在尸体上盖上神圣的旗帜表示悼念和敬意。当然不是个个如此,有级别的。至于褒还是贬,还常常说不清楚,同一个组织的人,也有的是褒的口气:“见马克思去了”,或者是贬的口气:“见马克思去吧!”百姓中还有“归天”“上西天”“呜呼”“哀哉”等说法,也有褒与贬的不同口气。古代有草席裹尸,甚至还有不能完尸。现在也同样有区别,比如有些可以大张旗鼓,大号、小号、唢呐滴滴打打的吹,小锣、小鼓咚咚咚的敲,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更还有留着瞻仰的。有些则不许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得默默无闻、静悄悄的,甚至是偷偷摸摸,连哭声也不能传出去。文革中还有连名字也不许标明,给一个编号,如同一条死狗一样抛弃或者送入火炉里。更还有挖心割肾后焚毁的。本文已经分页:【1】2赞相关美文阅读:·我的十岁生日·外国中学生来交流了·自查全无问题;一查全有问题;是什么出问题?·【原创】教授都治不起病,何况一般的百姓·高考“神童”该不该进大学·答“跑跑”建议书·曹禺戏剧创作的生命冲动·为曾经是个“药罐子”庆幸-第613篇·美国成功避免20多起恐怖袭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