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医院朱葆伦教授迎来了90寿辰。作为一位儿医骨科人,医院骨科的奠基人;同时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小儿骨科医生,他更是见证了新中国小儿骨科的发展历史。70年来,朱葆伦教授以自己的一身风骨引领后人不断前行,“正骨更正心”,带领科室前行的同时共同推动小儿骨科快速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
朱葆伦教授(右一)
朱葆伦教授,年10月出生于上海,是上海市医院骨科工作奠基人和开创者,是全国小儿骨科学组的核心成员之一、中华小儿外科学会和上海小儿外科学会委员,也是《中华小儿外科学杂志》编委。朱教授协助组织和参加了各种重要的全国小儿骨科学术活动,参与了大量学术刊物的审稿和编撰工作。朱葆伦教授为上海市医院骨科的建设和发展倾尽毕生精力,为医院骨科奠定了坚厚基础。
医院骨科的传承
年,医院医院方先之教授处进修后,回院接手主持上海市医院的小儿骨科工作,小儿骨科终于正式成为上海市医院一个二级学科专业组,骨科床位亦由原先的5张增设至45张。
随着临床业务量的逐年攀升,医院小儿骨科年门急诊病人数由年的人次增加到年的人次,到年的大约人次。年手术人数则由年的例增至年的例,到年的例左右。
医院骨科从朱葆伦教授开创的骨结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等当时的先进治疗及手术技术发展到当今先天性肌性斜颈、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臂丛神经及外周神经损伤移植移位修复、各种复杂骨折及肢体畸形的微创及矫治技术。
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治疗,王隼主任医师将该技术得以传承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治疗,由沈阳主任和陈柏松主治医师接下这一传递棒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小儿骨科手术治疗,应灏主任师承朱葆伦教授,在其带领下成为DDH小儿骨科手术的能手
传承于朱教授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小儿骨科手术治疗技术,在西藏开出了希望之花!——“格桑花之爱”。
年至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小儿骨科手术治疗技术进入高发病率的西藏地区,为偏远的西藏地区患儿带来福音和希望!医疗队先后多次赴藏巡回医疗,奔波于医院之间,在平均海拔米的高原进行DDH患儿筛查和当地医生培训工作。
“格桑花之爱”项目开展后,医院骨科专家医疗队多次赴西藏进行义巡诊和DDH早期筛查、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西藏日喀则地区各级医师的培训班培训,培训当地医师余人次,共筛查0-14岁患儿名,余例筛查出来的早期、轻度DDH患儿在当地获得早期诊断治疗,余例晚期发现并严重畸形的DDH患儿陆续转诊至我院接受手术,患儿术后获得良好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和改善。年,“格桑花之爱”援藏医疗队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
年,骨科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在全国小儿骨科界率先建立了小儿步态分析实验室,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最新的手段,也为科研和人才培养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年,骨科小儿步态分析实验室更换了当前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器材,造福更多患儿,从此小儿骨科开始由单纯的临床科室向临床科研复合型科室发展。
近年来,骨科不断攀登医疗高峰,相继开展治疗脊柱侧弯新技术等,并成为国内首家应用TSF医院,成功开展此技术标志骨科在下肢畸形矫治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医院骨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小儿骨科医生进修基地,学术水平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70年来,伴随医院的发展,儿医骨科人也始终秉承传承发展的文化和宗旨,不断攀登医学新高峰,成为永不停歇的“攀登者”。
也祝朱教授福寿安康,福乐绵绵,笑口常开,益寿延年!
原标题:《辉煌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骨科发展70年——做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