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过了发明Herbert钉的Herbert教授,这一篇讲西医骨科00年中其他四个Herbert教授。
第一部分牛津骨科之父HerbertJohnSeddon(-)
西医骨科00年五个Herbert中颜值最高,这位英俊的英伦绅士出生在英国德比,一路学霸走来,以优等生身份在牛津大学毕业,然后到著名的St.Bartholomew’s医院实习,在年访问密西根期间,这位翩翩美少年,牛津高材生,俘获了北美荒凉之地,山村里的姑娘,密西根大学艺术系本科生MaryLytle的芳心,两人在北美一见钟情,婚后第二年回到伦敦西北郊的史丹摩Stanmore医院执业。金子在那里也能闪光,Herbert在这里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了脊柱结核引起的脊髓损伤来自于前外侧脓肿破溃压迫,而不是后凸畸形,这一闪闪发光的思想直接指导了脊柱结核前外侧减压的实践,并产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Pott’sParaplegia》。
成名于脊柱结核后,年,37岁的Herbert被牛津大学引进,成为牛津大学Nuffield骨科的第一位主任,从无到有创建牛津大学Nuffield医院。此时世界知名院校如哈佛,耶鲁,霍普金斯,爱丁堡的骨科早已名声在外,牛津只能奋起直追。Herbert高瞻远瞩,将牛津大学骨科建立在牛津大学几百年生命科学的基础上,建立骨科研究所,设计了一套科学缜密的临床科研体系,瞄准了二战中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进行了攻关,8年之后牛津大学骨科成为世界上极富盛名周围神经损伤医学中心。97年,他的名著《SurgicalDisordersofthePeripheralNerves》的出版,成为神经损伤领域圣经般的著作,很多治疗理念至今仍在沿用。Herbert一生荣誉和头衔无数,其中包括大英帝国骨科医师协会主席,但作为一名医生,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术者要亲自写手术记录(theoperatorshouldwritetheoperationnote),他自己的手术记录中都附上一个示意图,让人一目了然,这一习惯被后世无数外科大家所推崇,医院手外科韦加宁教授。
Herbert到了67年后才宣告退休,实际上退而不休,继续写书会诊,有限的时间用来进行摄像等其他娱乐活动,过度劳动消耗了精力,年月号离世,享年74岁!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圣经级著作,不断再版
第二部分肌腱转位先驱AlfredHerbertTubby(86-)
西医骨科00年历史中,前期很多骨科历史人物传记出自英国人之手,后期多出自美国人之手,他们的通病是对本国专家大书特书,放个屁的小事也要写上几页,其他国家则是惜墨如金,一带而过。因此相对客观公正的作品以加拿大人MercerRang为代表,他早年在英国呆过,知道英国的情况;访问近邻美国多次,也通晓美国的基本事实,站在加拿大看欧美乃至整个世界,写的十分公允。反观其他国家骨科历史人物传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各民族的通病。如果熟读历史,通晓古今,即使老外,在和咱们交流时,用词也格外慎重,怕被看出破绽,贻笑大方。
目前炒的火热股骨颈FHS系统,在股骨颈骨折百年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过类似模型,见下书和下图
00年老店Stryker公司骨盆和髋臼骨折PRO系统,这些钢板早就有,被无数个国家和民族,用来改良来申报成其国内专利,尤其是实用新型专利,只要你交得起专利费,设计一个五条腿的凳子,在某些落后国家也能批。
Synthes公司长骨F复位工具,其规格和尺寸都有详细描述,有相应专利号,也被各个国家用来改良,仿造成自己的专利,用来进职称,无可厚非,毕竟世界上这么多人有进职称的压力,但要颠倒黑白,硬说成自己发明的,那就是贻笑大方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骨盆骨折STARR(主研人ADAMSTARR教授)微创复位系统,ZIMMER骨盆髋臼复位钳,这些原创的思想闪闪发光,照耀着医学文明,未来我们专门写一个文章,《伟大的原创-纪念骨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ZIMMER骨盆复位钳
举了这么多例子,还是为了回到AlfredHerbertTubby教授本人,他的传记被英国人格外夸大了。这位Herbet出生在86年的大英帝国,其父亲是一位玉米商人,母亲是法国人,虽然幼年丧父,他还是继承了父亲经商的传统,纵观其一生,他都是一位充满了经济头脑的管理者,医院和大学的持续盈利。第二个特点,他是超级学霸,在剑桥大学以第一名的身份毕业,文笔流畅,走到哪里,写到哪里,一生著作等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随**医期间,还写下了著名的《AConsultingSurgeonintheNearEast》。西医骨科00年,这位剑桥高材生算得上出门的大文豪,我十分欣赏他的文字,优美而有旋律;第三他是肌腱移位的先驱,这和他求学早年,游离欧洲,精通德语等诸多语言,观摩过德国人肌腱移位手术有关。其实这种手术早在88年即由维也纳医学院高材生CarlNicoladoni教授实施了,但Herbert善于总结和归纳,和当时大英帝国骨科协会主席RobertJones合作,对自己进行了很好的宣传,好比乡长刘邦同志在创业早期和贵族出生的项羽结盟,成为把兄弟,让天下群雄不可小觑。再有这位剑桥高材生文笔十分流畅,写下了《ModernMethodsintheSurgeryofParalysis》,《Deformities:aTreatiseonOrthopedicSurgery》,《DeformitiesIncludingDiseasesoftheBonesandJoints》三部经典,成为肌腱移位,瘫痪患者肌肉动力重建的集大成者,在ILIZAROV牵张法则出现之前,这些是不可替代的经典。在ILIZAROV技术出现之后,关于复杂畸形的软组织平衡,这些书也很有参考价值。他这些书,不仅文字流畅,而且图片优美,推荐大家有时间读一读。第四个特点是博学多才,他精通多国文字,是颇有名气的考古专家,在考古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是一位跨家宗师,他的文章和观念具备了进化医学的思维,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他还是9世纪骨科医生中著名的运动健将。这位Herbert也是工作比较拼命,一直干到死,去世前一年,还在柳叶刀上写文章,讨论外科手术器械标准化问题,他享年68岁,比起前文80岁还健在的Herbert吃亏不少。一句话盖棺定论,尽管他不像英国人传记中描写的那样泰山北斗般高大,也是一位杰出的,举足轻重的人物,尤其是三部肢体畸形动力重建的奇书,魅力十足,百年来书香绵绵不绝,多次作为经典重印!
CarlNicoladoni(-90)推荐大家读一读的三部奇书
第三部分EllisValentineHerbert(90-)
这位Herbert是位官二代,其父亲是大英帝国驻守印度殖民地的将*,和许多殖民地统治者一样,将其儿子送回伦敦,享受最好的教育,是众多将*父亲的心愿。EllisValentineHerbert毕业于剑桥大学,在学生时代和住院医生乃至整个从医时期,他乐善好施,常常帮助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在我们看来,无非是拿着印度人民之血汗,讨英伦同胞之欢心罢了。官场家庭耳濡目染,交际能力强,他在大英帝国各种骨科协会中跑着不大不小的龙套,属于那种“流水的主席,铁打的秘书长”。科学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建树,因为他5岁查房时,突发疾病去世(可能是心肌梗死)。如果非要在科学研究室给这位Herbert找出点什么,那就是他开展过肩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工作。
第四部分DurhamHerbertAlton(-)
感觉本篇内容像三国演义,开场时群雄逐鹿,名将辈出,时来天地皆借力,结束时,廖化做先锋,伤感无比,运去英雄不自由。
这位Herbert原本是北美农家少年,在佛蒙特大学获得医学博医院骨科做住院医师,受到了时任主任,脊柱外科大牛RussellA.Hibbs的赏识,亲自写信推荐他到英国,德国等进行深造。学成归国后,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报名参*,在*医期间,跟大英帝国骨科协会主席RobertJones和北美骨科领袖,医院骨科开山祖师JoelE.Goldthwait等众大佬结下了深情厚谊,战后大佬们推荐这个忠厚小伙子担任路易斯安那州Shriners’Hospital骨科主任,穷人没有见过世面,他好不容易做到这个位置,就一直做下去,直到死在工作岗位,人生中没有退休两个字,享年5岁。学术上在研究肢体延长装置上有一点点小贡献,但是放到西医骨科00年的历史长河中,好比廖化跟关云长比,微不足道。
疫情之后,有大佬想沿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