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结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她是新中国高校首位女校长,百余展品走近
TUhjnbcbe - 2022/10/9 12:15:00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http://m.39.net/pf/a_4679454.html

年3月19日是知名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谢希德先生百岁诞辰。谢希德(-)是新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奠基人,被誉为“半导体之母”,也是新中国高校第一位女校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复旦大学校长。

3月18日,由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与复旦大学联合推出“挚爱·至德——谢希德百年诞辰纪念展”在解放日报社揭幕,首次公开呈现的百余件珍贵展品除了大量文献档案、书信等,也将谢希德的多色彩生活分享给观众,她热爱集邮、爱听古典乐、爱织毛衣、会弹钢琴。展览现场以空间化影像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观众走近一位真实具体、立体生动的谢希德。

谢希德

展览现场提起在美国国会赢得掌声的中国女性,多数人大概都会想到年在美国的宋美龄。然而,很少有人知道,57年之后,美国国会用更特殊的方式,向一位大洋彼岸的女性表达了敬意,只不过由于当事人一贯低调务实的为人风格,这件对当年中美关系颇具象征意义的事情,并没有被广为传播。年2月24日,一面美国国旗飘扬在美国国会大厦上空。国会通过了众议员柯特·韦尔登的提议,用这面国旗,向为中美交流做出特殊贡献的MadamXie表示敬意。她,就是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谢希德。谢希德年出生在福建省泉州,她的父亲是著名物理学家谢玉铭。谢玉铭在美国留学时,因精确测定了氢原子光谱的结构,被杨振宁誉为“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人。

此次展览通过“听鸡啼、早早起”、“五星红旗唤我回国”、“半导体之母”、“旦复旦兮”、“MadamXie”、“以她之名”、“爱”七个部分的多件珍贵展品,串联起谢希德先生79年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展品中大量照片、书信、实物展品均为首度公开亮相——如谢希德表达学成后要报效祖国的留学自荐信、在美国史密斯学院获评“优异”的硕士论文、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亲笔手写的拟提拔年轻副教授教授名单、美国国会为表彰她对中美关系的贡献而专门为她飘扬一天的国旗原件等珍贵展品,都有重要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

中学毕业照在“听鸡啼、早早起”单元,展出了年、10岁的谢希德发表在北平《曙光季刊》上的儿童诗歌《早起》,如诗中“快快起”所喻,谢希德从小就是志向远大、勤奋上进的女孩。

年、10岁的谢希德发表在北平《曙光季刊》上的儿童诗歌《早起》年,谢玉铭赴燕京大学物理系任教,6岁的谢希德迁居北平,就读于燕大附小。抗日战争开始后,谢玉铭举家南下。年,谢希德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于湖南长沙福湘女中。但此时,谢希德遭遇了她人生的第一场磨难。高中毕业的谢希德本已被湖南大学录取,却因患骨关节结核病而被迫休学,辗转于贵阳、惠水养病,度过了四年的卧床时光;战乱期间医疗条件的有限给谢希德留下遗憾,从此她一生都不得不忍受腿疾折磨。四年后,她靠着自学考入了厦门大学数理系。大学毕业后,谢希德开始了留学生涯。年,谢希德被美国史密斯学院录取,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两年后,以所有课程“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最后以最高分通过取得博士学位并留校担任研究员。美国的五年求学生涯,让她已经在世界物理学界开始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留学文件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不久,美国*府宣布,凡在美国攻读理工科的中国学生,一律不许返回中国内地。谢希德远在菲律宾的父亲,也屡次写信给她,表示“我不希望你回到贫穷而又落后的中国去。”然而,谢希德回国的决心已坚定无比。当时她的未婚夫曹天钦在英国取得了博士学位,她便筹划着以与未婚夫完婚的理由,先赴英国,从美国脱身,再从英国返回祖国。年,谢希德与曹天钦从英国出发,经香港、深圳,抵达了上海。

回国后,谢希德开始在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她成为了复旦物理系的开拓者——她先后开设了光学、理论力学等七八门基础课程。每开一门课,总是她进行探索,等到上了正轨,她就让给别的老师上,自己又去开辟新的课程。同时,她看到计算机还是由电子管组成的,占地面积特别大。所以她敏锐地意识到,半导体科学将改变今后的计算机科学,于是,她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投身半导体物理学的研究。

年春谢希德与爱人订婚合影。复旦大学供图

年,谢希德在上海沪江大学任助教年,国家要建立自己的半导体人才储备,在北大开办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邀请谢希德到北京担任副主任主持工作。工作期间,谢希德先后培养出王阳元、许居衍、俞忠钰等一批中国半导体的中坚人才,奠定了我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基础。她与培训班主任*昆合著的《半导体物理学》一书,长期是半导体学科中唯一的中国教科书和经典著作。年,62岁的谢希德开始担任复旦大学的校长,成为了新中国高校第一位女校长。在复旦大学的教育改革中,她大力启用年轻冒尖人才,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加速师资队伍的成长。而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去,谢希德坚持亲自动手为学生向世界高校写推荐信。“虽然这要占用我不少时间,但对我是一种乐趣。”她说。

年4月,谢希德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长。澎湃新闻记者图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谢希德说服美国国会拨款在复旦大学成立了美国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直至去世。在谢希德的任期内,学校到国外进行学术活动的教师多达多人次。展览中,记者读到物理学家杨振宁亲笔写下的《一个真的故事》,文中记叙了谢希德父亲谢玉铭的物理贡献、年谢玉铭在台湾逝世、父女二人相隔四十年不能相聚的终身遗憾。

物理学家杨振宁亲笔写下的《一个真的故事》澎湃新闻记者图展览中也不乏轻松诙谐,引起部分观众共鸣的展品。年10月,谢希德校长收到复旦几个文科生家长来信,反映学生暑假在家抽烟打麻将等行为,谢希德在复旦校刊上撰文《珍惜时光奋发学习》回音此信。

年,谢希德在复旦校刊上撰文《珍惜时光奋发学习》澎湃新闻记者图谢希德从小就对中国女性的命运、地位和作用有着特别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她是新中国高校首位女校长,百余展品走近